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关于贤丰 > 员工天地 > 落日余晖-苏州小巷 >

苏州小巷之六 滚绣坊

时间:2018-03-28 18:44浏览次数: 标签:落日余晖-苏州小巷

  以街为坊,枕河而眠是姑苏城的特色。据说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吴国都城时就如此规划了。现存我国最早的城市地图“宋.平江府图”石刻(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,即完整的勾划出了整个苏州城的轮廓。全城以南北向,东西向为街,划分出三十六个坊,坊间为巷,巷内又以弄相通,构成一个个街坊。坊四周街上是商店,客棧,货行,酒家,药舖,作坊等工商店家所在。而巷内全为居住的宅弟,居民生活既方便又不受城市喧嚣的干扰,十分安逸。而巷则傍河而设,一巷一河每家后门均有石階通到河边,既可以利用河流出行,又能利用河水进行洗濯,足不出户即可解决生活中诸多事情,十分方便。真佩服我们先人的智慧,我觉得这种规划方案也很值得现代人借鉴。

  自宋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姑苏城一直保留着这种古朴的风貌,街坊巷弄也几乎没有变化。即使九十年代苏州城市大改造拆建很多,但片区即坊的大格局也基本未变。主要的是填了很多河流,街道拆宽,许多巷间小弄则连片截断开发成小区。城区改造时,我家好像划为第二十九片区(相当于坊),北起十梓街,南到十全街,东自凤凰街,西达平桥直街。中间有几条东西向南北向的巷及之间许多七拐八弯相连的小弄。

 

  滚绣坊即是醋库巷南一条东西向小巷,长430米与十全街隔河相临。自醋库巷西口向南行不足百米即到滚绣坊西口。巷口为已经重建的宋代乌鵲桥,上面还镶嵌着清未书法家蒋吟秋先生题刻的“乌鹊桥”三个隶书大字的大理石牌。自桥向东即进入滚绣坊。小巷因宋代是剌绣作坊的集中地而得名。据说巷内曾有太平天国梁王府,頋宅,钱宅,吴宅等大户显贵,但现在已无从寻觅。

  自西向东沿巷相隔不远就会有一座石桥与十全街相通,如乌鹊桥,船坊桥,船场桥,带城桥等。一共有五座桥和二座桥廊(住宅之间通行的桥),桥之间相隔不到百米。河中除了清理污物的小船外现在已经不再通航。为了治理污染,也已不允许向河内倾倒脏物排放污水,水质已有明显好转。只是要恢复到童年时可以捕捉到鱼虾的境况恐怕还要努力。

 

 

  巷内最有名的建筑当数南林饭店,隔桥相望是十全街上的南园饭店。二个宾馆均为园林式建筑,以前是不对外开放的国宾馆。其出名是因林彪曾长期居住于此,林彪之喜爱南林饭店,类似于毛主席喜欢居住的杭州刘庄,也许是他喜欢幽静吧。据说有名的“571工程纪要”就起草于此。现在二个宾馆都已对外开放,步入寻常百姓家了。宾馆门口一架紫藤春天开出串串紫花,着实令人赞叹。南林饭店后门在醋库巷内,设有便民小卖部由于其制作的苏式鹵菜味道正宗,每天都吸引很多吃客,我回到老家每每也会光顾。

  滚绣坊内朝北也有多条小弄堂,闲步其间曲径通幽,心矌神怡,行人极少,弄堂很窄,却不缺花花草草,一个转弯一个角落都会栽上树木花卉,粉墙较高然而一些藤枝植物依然能攀爬而出,夏天树枝上朵朵金黄色的凌霄隨处可见,这大约是苏州人的细微之心吧!叶圣陶先生的故居就隐藏在其中一个小弄里,真是大隐隐于市。

 

 

  由于毗邻十全街,前些年小巷内各式店铺甚多,尤以小酒楼,咖啡屋,酒吧,书店为主。这二年隨着旅游重点北移,则逐步减少。但小巷东口的同德兴面馆(以其地道的面条曾上央视节目“舌尖上的中国”而出名)和西口的咖啡书屋顾客仍然不少。

  站在一座座古式古香的小桥上,看着不怎么洁净的河水,与河相依的住房和一级一级的石头台阶,傍晚的矇眬中依稀又重现了宋时的繁华,仿佛看到了小桥侧紫藤架下行走的红男绿女,看到了屋檐下低头飞针走线的绣娘,就像再现了一幅典雅的绣花仕女图。

 

 

  回到现实中,坊名依旧而场景已经不再。只有巷口两侧的标牌仍然纪录了这个小巷的古今,诠释着繁华都市中依旧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风貌的这处小巷。应该感谢这届市政府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小巷的回忆!

  唐诗人杜荀鹤有诗“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,古宫闲地少,水港小桥多!”恰是绝妙的写照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员工天地